159李靖平定东突厥


159李靖平定东突厥
唐朝建立的初期,活动在北部边疆地区的东突厥和活动在西部边疆的吐谷(yù)浑,经常侵扰大唐的国土,对边疆的安宁造成了很大威胁。其中,突厥的侵扰尤其严重。
唐高祖起兵反隋时,曾派人出使东突厥,取得了始毕可汗的支持。公元620年(唐高祖武德三年),颉利可汗即位。为了发展他的势力,他几乎年年南侵唐朝的国土。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才几天,颉利可汗认为有机可乘,就率领十几万骑兵,再次进犯泾州(今甘肃泾川西北),长驱直入来到渭水的便桥之北,直逼京都长安。当时各州增援的兵马都还没赶到,长安城里能参战的市民只有几万人。在这样的形势下,李世民亲自率领军队来到渭水桥边,斥责颉利背信弃义。面对李世民的斥责,颉利无话可说。他看到唐军戒备森严,不敢轻举妄动,结果与李世民在桥上设盟后退兵。
从此,李世民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官兵的战斗力,整顿府兵制度,并任命唐代的著名军事家李靖为兵部尚书。
不久,东突厥国内发生了变化,薛延陀、回纥等部落因不满意颉利可汗到处征战,接连反叛脱离颉利。加上那年冬季又遇到暴风雪,冻死了许多牛羊,国内发生饥荒,突厥人纷纷逃离当地。李世民接受大臣的建议,于公元629年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十几万大军进攻突厥。
第二年正月,李靖率领三千名骑兵,冒着严寒,悄悄从马邑(今山西朔县)出发,突袭定襄。颉利可汗没想到唐朝军队会突然到来,慌得大惊失色。这时,李靖率部队,乘夜色的掩护,一举攻进了定襄城。颉利可汗慌忙逃到碛(qì)口(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去了。
李世民听到捷报后,高兴地对大臣说:“汉代的李陵,率五千兵士深入匈奴腹地,被俘后投降了匈奴,他的功绩还能写进史册。李靖只带了三千骑兵,杀进突厥大营,攻下了定襄城。从古到今没有他这样的人,这足以洗涮我在渭水边的耻辱了!”
颉利可汗在逃跑的途中,又遇到了并州都督李绩(jī)的埋伏,被杀得溃不成军,只剩下几万人马了。于是他派人到长安求和,还表示愿意亲自入朝请罪。其实他心里正在盘算,想争取时间,在草青马肥的时候逃到漠北去,以便今后实力壮大了,再卷土重来。
李世民派鸿胪卿唐俭作安抚使,去安抚颉利,又命李靖率兵迎颉利入朝。李靖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北)与李会合。他对李说:“颉利虽打了败仗,手下还有不少人。如果让他穿过碛口逃走,那么道路遥远,再追就难了。现在皇上派的使臣唐俭正在他那儿,他心中必定松懈。我们只要选一万精骑兵,带二十天口粮去袭击他,不用作战就可以抓住他。”
李同意他的计划。于是李靖率部队连夜出发,李则带兵在后面紧跟着。
果然,颉利可汗见到唐俭后,心中放松了警惕。李靖的前锋乘着大雾悄悄前行,一直到离颉利可汗营帐只有七里的地方才被发现。颉利可汗忙骑马北逃,想越过大漠,但他在碛口受到了李的阻击,他手下的大酋长率领众人投降。过不多久,颉利可汗被大同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抓住,送到京都,东突厥就此灭亡了。当时太上皇李渊还健在,他听到消息后十分高兴,在凌烟阁摆下宴席,把李世民和诸王、公主们都召来,一起庆贺到深夜。
李靖大军在作战中杀敌一万多人,又俘虏了十几万人。李世民对这些俘虏十分优待,其中的酋长、将帅,不少人都被留在朝廷中,担任了职务,仅五品以上的官员,就有一百多人。连颉利可汗也得到了右卫大将军的称号,死后还被封为“归义王”。迁居长安的东突厥部众则有近一万家,将近俘虏人数的一半。
为了安置其他东突厥人,李世民在幽州(今北京)和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之间,设置了顺、佑、化、长这四个州,又把颉利统治的漠南地区分为六个州,让所投降的东突厥各部落酋长任都督刺史,统领这些部下。
公元635年,李世民又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领侯君集、李道宗等人,进攻吐谷浑。他们在库山(在今青海境内)打败了吐谷浑的精锐部队,吐谷浑王只好逃到沙漠中。后来他被部下杀掉,他的儿子投降了唐朝,西部边境的侵扰就此被平定。
公元640年,唐军击破了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都城,使依附西突厥、阻挠西域各国与唐朝通商的高昌王投降唐朝。公元644年,唐军又平定了勾结突厥的焉耆(在今新疆焉耆西南),公元647年,又攻下了龟兹的都城(在今新疆库车)。这样,大唐政权有效地控制了西部的边疆地区,使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能顺利地开展。李世民在西北各民族中的威信也极大地提高了,回纥等各族的部落首领都来到长安,朝见大唐天子,并尊李世民为“天可汗”。



www.tingbook.com
天方有声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