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两伊战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979年,在国外流亡十四年的霍梅尼终于回到了伊朗。他开始以伊斯兰教义治理国家,并号召其他伊斯兰国家进行革命。
同年,萨达姆当选为伊拉克总统。他自诩为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二世,鼓吹阿拉伯世界必须统一。
1980年9月22日拂晓,两伊边境笼罩着浓浓的大雾,司空见惯的冷枪声没有了,显得非常寂静。一些敏锐的伊朗军官已经感到形势不妙,灾难即将来临。
果然,在中午,八十多架伊拉克飞机向伊朗境内扑去,对十五个城市和七个空军基地及雷达站实施突然袭击,战争在飞机的轰鸣和炸弹的爆炸声中开始了。
伊拉克最精锐的部队——共和国卫队,分四路攻入伊朗。重型装甲车在前边开路,重炮在后面支持,步兵实施快速进攻。密集的炮弹飞向油库、储油罐和输油管道,浓烟滚滚,将伊朗的天空烧得通红,仿佛地狱之火在灼烧着大地。
在霍拉姆沙赫尔,伊朗军队利用每一条壕沟、每一栋建筑甚至每一个窗口进行殊死抵抗,伊拉克军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因此,占领该城后,伊拉克将霍拉姆沙赫尔改名为胡尼恩沙赫尔,意思是血城。
伊朗也不是好惹的,熬过最初的难关后,它开始反击了。
伊朗总统巴尼萨德尔,亲临战线最前沿指挥反击。炮弹呼啸着撕裂长空;坦克和装甲车轰鸣着,碾过一切敢于阻挡的东西;伊朗士兵杀红了眼,只要够得着,他们宁可用更残酷的白刃战来杀死敌人。一时间,血肉横飞,惨叫声不绝,伊拉克军队节节败退。
在霍梅尼的号召下,一支准备在“圣战”中献身的,由正规军、民兵、革命卫队、毛拉(神职人员)和少年人组成的大军发起了总攻。毛拉和少年人冲在最前面,成百上千的“勇士”不顾死活地扑向雷区。让人胆寒的人海战术终于使伊拉克的防线和斗志都崩溃了,伊朗收复了失陷一年多的霍拉姆沙赫尔,基本上将伊拉克赶出了西南部的产油区。只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四万多具伊朗士兵的尸体,向世人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萨达姆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无法相信伊朗军队会打败他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共和国卫队。6月16日,伊拉克军队全部撤离伊朗,停止一切军事行动,要求谈判。正在兴头上的伊朗拒绝停火,还要求伊拉克赔偿一千五百亿美元。
和谈不成,战火又起。“斋月行动”打响了,伊朗革命卫队的毛拉们,在夜幕的掩护下,越过乱石满地的边境,潮水般冲入伊拉克的国土。革命卫队的第七师在狂呼声中滚过地雷区,越过堑壕,撕开铁丝网向前猛扑。伊拉克军队则是瞪着血红的双眼,将大量的炮弹倾泻在伊朗人头上,惨叫、惊呼连成一片,人像联合收割机下的小麦一样成排成排地倒下。
进展不大的伊朗孤注一掷,全线出击。革命卫队中的少年队也拖着枪冲入了战场,他们中最小的士兵才九岁,连枪都端不平,子弹的后坐力有时会震得他们枪支落地。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被地雷炸飞了右腿,他一手捂着伤口,一手在地上爬着,凄厉地哭叫着:“妈啊!妈妈……”向故乡的方向爬去。
这一仗双方共有两万七千人丧生,六万人受伤,仅伊朗革命卫队就死亡了一万二千人,军械装备更是损失惨重。但是谁也没有打垮对方。 伊拉克人口只有伊朗的一半,兵源不如伊朗充足,于是萨达姆动用现代化的武器来消耗伊朗的有生力量。伊朗则拼命扩充军队,人数发展到近百万,用士兵的人数来弥补武器的不足。萨达姆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开始袭击伊朗的油轮。伊朗针锋相对,一面袭击油轮,一面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到1985年2月,已有一百零八艘船只成为波斯湾上的冤魂。
双方的拉锯战并没有因为油轮战而停下来,萨达姆转而把轰炸目标对准了伊朗的石油企业,伊朗的石油工业差一点瘫痪。当然,伊朗马上还以颜色,伊拉克的油田也开始浓烟滚滚。战争在僵持中进一步恶化,萨达姆惨无人道地下令轰炸伊朗的主要城市,想通过残杀伊朗平民来引起对方厌战的情绪。德黑兰等三十多个城市遭到大规模的轰炸,平民区、市政大楼、学校、工厂、医院无一幸免。伊朗则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轰炸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半个月的袭城战,双方数万无辜平民伤亡,十多万人无家可归。
出乎萨达姆预料的是,对平民的轰炸相反使伊朗人更加团结,他们用疯狂的地面进攻来回击伊拉克。面对伊朗来势汹汹的进攻,萨达姆丧心病狂地下令,将大量芥子气弹、光气炮弹、沙林榴弹等杀伤力极大的化学毒剂射向伊朗士兵。战场上,成千上万伊朗士兵痛苦地挣扎着,有人双手将喉管抓破,有的脸色乌黑,有的皮肤溃烂,流着浓黑的血,有的牙关紧锁口吐白沫。惨无人道的化学武器终于将伊朗军队的攻势遏止住了。
经过长期的消耗战,伊朗终于筋疲力尽。伊拉克乘机集中全部精锐部队发起猛攻,夺回大批失地,使战线基本回复到战争初期的状况。
1988年7月20日,伊朗宣布无条件接受联合国要求两伊实现停火的五百九十八号决议,战争终于结束了。两伊战争中,双方死亡约六十万人,伤九十五万人,因战争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九千亿美元,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经济损失的五倍。世界经济也因石油的涨价而放慢增长速度,海湾地区的生态污染更是达到惊人的程度。
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也是一场持续了八年的灾难。



www.tingbook.com
天方有声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