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第087智 发现真我,活出多彩人生 世上最伟大的事,都是由人做出来的。而每个人都有一个真实的自我,都有着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都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创造。但很多人却为了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而丧失了真我。每个人都需要去适应这个社会,但适应的过程应是建立在真我的基础上的。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真我,欣赏可能有些缺点的真我,你才能笑看人生,笑对生活。
一枚鹰蛋和一堆鸡蛋混在了一起,于是孵化出来的一群小鸡中便掺杂了一只小鹰。由于它和小鸡一起长大,根本不知道自己是鹰,只把自己当成鸡,过着和鸡一样的生活。有一天,一头老鹰翱翔在养鸡场的上空,小鹰顿时感觉到自己的双翼有一股奇特的力量,胸腔猛烈地跳动着,一种想法出现在心中:我或许也能够飞上蓝天,栖息在山岩之上。但想到自己只是一只鸡,根本不可能会飞,便放弃了这个念头。但在老鹰的引导之下,加上天性所驱,鹰展开了双翅,居然猛然飞上了屋顶,在极度兴奋之下,它冲向了蓝天,飞上了高山之巅。 每个人都不能自贬身价,妄自菲薄,要善于发现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让猜疑阻碍了追求梦想的决心,从而能够巧妙地引导能力的发挥,做一名生活中的智者。 由于种种的外界影响,很多人总是会在潜意识中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永远把自己固定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殊不知,每个人身上都隐藏着巨大的潜力,我们必须多用心去发现。而当你想找到真我之时,真我可能早已离你而去。如何判断真我,就像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眼睛。 当你发现真我之后,便能发现自己的智慧,然后在生活中保持智慧,当生活中的不如意、不适应来到你面前时,你的智慧自会应对一切。 发现真我,欣赏真我,你便会发现一直为自己所不屑的事情的美好,一个人发现别人的优点远比发现自己的优点容易得多。伯乐可以识千里马,从发掘人才的角度看,他属有慧眼者,但在自我发现方面却疏忽,因为他本身就是千里马,却只知道寻找千里马,而忘记了自己。
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才能够达到成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过高或过低地判断自己的价值,以致无法认识到真正的自我。想要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就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了解。 从佛法的角度而言,"自我"这个观念是含糊的,如果不加以阐明,很容易就会造成误解。在世人的眼中,色心所形成的我相,就是一般人所谓的自我。而这种自我多是表层的,往往带着相当的欲心和评价性。因此它的特质是比较和分别,追求的是"比别人好""胜过他人"和"占上风"。无论是在道德、事业或日常生活,都带着较劲的态度。成功了就高兴自负,失败了就沮丧自卑。这并不是真我,而是"我"的外衣表象罢了。 那么,什么才是真我呢?打个比方来说,你和一伙人登山郊游,你穿着衣服的颜色、样式、新旧、价格、品牌是否跟登山览胜有关?登山的是你,不是你的外衣,也不是你的地位。登山郊游是你去实现它,而不是你的地位、衣饰去实现它。而其中的你就是真我。人生其实也是一样,实现旅行的是你自己,这就是你的真我! 一人个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能够气定神闲,不慌不乱地披露自己,这就是真我的表现。佛法中所谓的披露自己,就是用自己的真我去生活,去展现人生。这是说先放下虚妄或不合理的抱负水准,洗涤野心和成见,然后好好去成长,去实现,去过"你自己的丰富生活"。唐朝的云门文偃禅师说:"要在举起之前,放下之后,去披露自性。"这是说,在你发掘真我之前,一定要经过一番割舍和努力。未经割舍必然拖泥带水,不能集中心智。没经过一番淬砺,就不可能实现成功的人生。 总而言之,若要把握自己,就要用真我的光明性去发挥它,让真我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唐朝时,云门和曹山两位禅宗大师,在这方面的对话是: 云门问:"要如何才能亲近真我?" 曹山说:"不要从秘密处去亲近。" 云门又问:"如果做到了又如何?" 曹山说:"这就是真的亲近。" 云门说:"对极了!对极了!" 在这段对话中,两位禅师就很真实地指出,只有愿意接纳自己的根性,用真我去实现自己,执持平凡踏实的态度,才能活得自在喜悦。禅者总是劝人在色相中,发现真正的"法王身",它就是真我。许多人以为,只要把万缘放下,就可以披露自己。其实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因为放下虚伪,并不表示展露真实;放下错误,未必表示已步上正途。真我的博大精深,就在于超然物外,只有身处于外,才能够反璞归真,从而寻回真我。 佛曰: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许多人只知道随波逐流,常常忽略掉自己的存在,从而失去真正的自己。人各不同,因此真我也各不相同。不要看轻自己,无需要去羡慕任何人,只需做好我们自己。只有用心发现真我,发掘出自我价值,才能够活出一个多彩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