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第028智 淡化利欲之心,方能得到一切 佛经有云:"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没有欲望则会少很多烦恼。中国有一句俗语叫"知足常乐"。佛教的理想是"不计众苦,少欲知足"。孟子有一句话:"养心莫善于寡欲",是说希望心能够正,欲望愈少愈好。他还说:"其为人也寡欲,虽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欲少则仁心存,欲多则仁心亡,说明了欲与仁之间的关系。自古仕途多变动,所以古人以为身在官场的纷争中,要有时刻淡化利欲之心的心理。相对于现代人而言,更要学会淡化利欲之心,修心是福。
利欲之心人皆有之,甚至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这当然是正常的,问题要能进行自控,不把一切看得太重。一旦快接近了极限,就要及时抽身,跳得出这个圈子,不为利欲之争而舍弃了一切,否则就只会跳入自己给自己挖的坟墓中。 有一对弟兄俩非常潦倒以至于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两张长凳,他们两个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 一日,佛祖实在不忍心弟兄俩如此潦倒,就悄悄对他们俩说:"过了后山,再翻一座山就是太阳山,你们可以去那里挖一些金子回来,但是你们必须在太阳升起之前就要赶快出来,否则太阳一升起,你们就有可能被晒死。"兄弟俩非常高兴连忙向佛祖致谢:"肯定会在太阳升起之前就赶回来。" 第二天,兄弟俩起得特别早,一人拿着一个袋子就向太阳山奔去。一到太阳山,兄弟俩就开始往袋子里装金子。弟弟对哥哥说:"如果这里所有的金子都归我们所有就太好了。"哥哥说:"太阳要升起来了,咱们快下山吧。"弟弟终是不肯,看到满山的黄金,哪里还想到佛祖的教诲。没办法,哥哥只好自己下山去了。 哥哥带着自己挖到的仅有的一点黄金,下山后做起了小买卖,没几年的时间也发了财,并娶了媳妇,一家人过得甜甜美美。然而可怜的弟弟永远留在了太阳山上,当日,当弟弟发现太阳已升起来之后,正准备要下山时,整个山已开始融化,就这样他也被融化了。 终归是一个"贪"字,佛祖既是帮他,却也是害了他。世人看欲望,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发展,可是,欲望是无止境的。欲望太强烈,就会造成痛苦和不幸,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因此,我们应该尽力克制自己过高的欲望,培养清心寡欲,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欲望少一点,情趣多一点,人生会更有意义。佛家讲缘分,该是你的跑不掉,不该是你的争也是白搭。 所以,多在意修身养性,保持淡泊人生、知足常乐的心态,才能使自己体会出无穷无尽的乐趣,达到人生的梦中境界。古人云:求名之心过盛必作伪,利欲之心过剩则偏执。面对当下名利之风渐盛的现实生活,面对物质压迫精神的现状,能够做到视名利如粪土,视物质为赘物,在简单、朴素中体验心灵的丰盈、充实,才是将自己始终置身于一种平和、自由的境界。
欲望一旦膨胀起来,常人是无法控制的。当你无法控制你的欲望时,它也就成了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 有个学僧问老禅师:"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 老禅师说:"是人的欲望啊!" 学僧摇摇头,表示不明白。 老禅师说:"那你就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有一个商人想要买一块地养老,他听说有个地方的人想卖地,便决定到那里打探一下。到了那个地方,他向人打听:"这里的地怎么卖呢?" 当地有一个人向他透露说:"只要交10两银子,然后就给你一天时间,从太阳升起的时间算起,直到太阳落下地平线,你能用步子圈多大的地,那些地就是你的了,但是如果不能回到起点,你将不能得到一寸土地。" 这个商人心里盘算着:"那我这一天辛苦一下,多走一些路,岂不是可以圈很大一块地,这样的生意实在是太划算了!"于是他就和当地一个卖地的人签订了和约。 第二天,太阳刚出现在地平线他就开始了一天的卖地旅程,到了中午的时候,他回头已经看不见出发的地方了才拐弯。他的脚步一刻钟也没有停下来过,一直向前疾走着,心里想:"忍受这一天没什么,以后就可以享受这一天的辛苦带来的欢悦了。" 贪心的商人终于回头看时,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他心里非常着急,因为如果他赶不回去的话就一寸土地也不能得到了,于是他又疾走向起点赶去。终于只差两步就要到达起点时,他的力气耗尽了,倒在了那里,倒下的时候两只手刚好触到了起点的那条线。那片地终归是他的了,但是又有什么用呢?生命至以结束,有了那么一大片地还有什么意义呢? 老禅师讲完故事后,就又开始参禅了,当然,学僧也终于领悟到了老禅师话中的玄机。 佛说:"人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永远无法逾越。"意思是说人的贪欲永无止境,永远无法满足,人性最大的缺憾也正是如此。自古以来,仕途多变,正谓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丢掉乌纱,甚至丢掉性命。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整日提心吊胆,这样的人生是毫无乐趣可言的。在今天,同样如此,只有淡化利欲之心,才能积极人世,超然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