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第026智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佛言:"随其缘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家主张因果,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然而世人愚昧,并看不透其中的哲理。"善恶随人做,福祸自己招","善不可弃,恶不可长。"还有:"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这些发醒人心的句子足以让世人明白多做善事,少做恶事的因果。
佛经言:"善积以成名,名积以成功,功积以成德,德积以成道。"积善因,得善果。一天夜里,有两个人走在寒冷的风雪中,途中遇到一个倒在地上已经无法赶路的人。前面的路还很漫长,是否救助这个人?两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一个径直向前走去,另一个则背起了陌生的路人。最终,结伴而行的那两个人,凭借着他们相互给予的体温温暖着对方走出了困境;而那个独自行走的人则被风雪吞噬了生命。故事虽小,但却能给我们一种强烈的思想暗示,那就是"善人则善己"。 在佛经中广泛流传着这么一则故事:佛祖在世时,在迦毗罗卫城中有一位十分富有的长者,家有财宝数以万计,长者生有一男孩,男孩不但有世间少有的端正容貌,而且身上和口中皆散发着檀香,长者对儿子万分喜欢和爱戴,就为儿子取名"旃檀香"。旃檀香长大以后就随佛祖出家并修得正果。 有位罗汉看到旃檀香如此不凡的生平,就问佛祖,旃檀香前生曾有什么福德,才使今世不但能生于富豪之家,身口皆发放香味,而且还能遇到世尊出家征得正果。 佛祖微笑着回答:"早在千年前,当地有座葬有毗婆尸佛德舍利塔。有一天有位长者来到佛塔,见佛塔表面破落,就和泥涂抹平,又以旃檀香涂散在上面,并发了善愿后才离去。正因缘于此功德,从那时至今已千余年,他都未堕入恶道,无论投生在哪世哪家,身口皆散发着香气,受用着大福。然至今世又得道修得正果"。 佛家讲"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世人讲"自作自受"。《易经》上也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袁了凡居士说:"远离过亦是积善。改过与积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播种自己收获。"每个人都有业障,行善积德可以消业障,消业障就是得福。"福"是从善行来的,行善是因,得福是果,业障没除,福也不易得到。业障消了之后,善果就会显现。总之,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尽量要做善事,积福德,这样的话才不会枉来世上一遭。
从前,有个大富商,名叫干四,他为人忠厚,聪明能干,是个热心人。他对全城的百姓的疾苦,都非常关心,往往有求必应。因此,方圆千里的百姓听说了,纷纷从四面八方前来求他资助。然而,他的善行、为人,不光得到了众多百姓的拥护,还使得有些心怀不轨的人极为恼恨。 邻城有个修道的法师,生性狠毒、心胸狭小,出于对干四的嫉妒心,便千方百计地想要害死他。 一天,他来到干四府前对干四说:"大老爷!您的恩泽遍及四方,无人不晓;有识之士,无不称赞您的伟大德行。您是否能满足我的愿望呢?"法师见干四欣然同意,狡诈地笑了笑,接着又说:"干老爷崇尚施舍,总是有求必应,现在我有一事相求。我要举行一次祭祀,已经是万物齐备,只差一颗人头。希望求得大王的头,来实现我的愿望。" 干四奇怪地问:"难道我的头有什么特别的,一定要有它,才能完成祭祀吗?你知道,没有头我就活不成了。我有很多宝物,这样吧!你要什么宝物,我就给你什么,要多少给多少,行不行?"法师摇头说:"我什么也不需要,只要您的头。干老爷,刚才您已答应过,要满足我的愿望,您应该讲信用,遵守诺言。" 干老爷想了想,说:"好吧!请你等几天。"干四连忙下令,召集全城的能工巧匠,拿出仓库中的珍珠、珊瑚等七宝,做了好几十颗与自己的脑袋一模一样的人头,又叫来法师,说:"这些人头与我的人头一模一样,你把它们带走吧!"法师仍摇着头说:"干老爷,我来找您,并不是缺少钱财;您送这么贵重的礼品,我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我只要求您遵守诺言,把您的头交给我,别的我都不要。" 干老爷从来没有拒绝过别人的请求,更不曾料到恶毒法师的真正目的,便决定要满足对方的要求。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走到府外,把头发缠在树上,说:"好!我将头施给你。" 法师见时机已到,嗖的一声,抽出腰刀,快步走向大树。就在这时一阵风冷不防地猛力抽打在法师的脸颊上,抽得他踉踉跄跄、连连倒退。法师晕头转向的,连刀也掉落在地上,无论他怎么尝试,就是无法接近大树一步。法师心知不妙,连刀也顾不得拿,仓皇地逃走了。 干四因为得到了风神的保护,安然无恙地回到府中。全城的父老乡亲听到这件事,无不以手加额,庆幸不已。后来,干四更加广施钱财,活到一百又一十岁才寿终而寝。 佛祖有言:"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起心动念皆有因果。"有的善人还没享到长寿、富贵的善报,那是时间未到;时间一到,肯定有报。皇天不负有心人,诸佛菩萨绝对是大慈悲,只要你做善事,功德永远都存在的;做了恶事,不管是到天上、人间,高山、大海里,终究无处可逃,时间一到,自然要受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