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自律自强的习惯 一个人在生活上能够做到自律自强,就说明他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生存能力。大部分孩子都是在家长的担心中长大的,但家长是否教给了孩子足够的生存能力。自律自强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孩子的行为更加规范,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律自强的习惯,为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自律自强,强化自我教育的习惯和能力。 自律:所谓自律是指用自身的力量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父母的应注意对孩子进行“自律教育”,让孩子懂得自律是获得成功的基础,是为人之本。 自强:所谓自强是指一个人的自主能力。鲁迅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给许寿裳先生的信中曾写道:“孺子弱也,失母则强。”大意是说,小孩子的自主能力是比较差的,但是,一旦离开了大人的庇护,就会变得坚强起来,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在孩子的心田中,播下自信、自强的种子,使孩子逐渐树立起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先自律再自强 自律是孩子发展的基础,有了自律,孩子才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在人的成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以下的“三结合”方法家长不妨一试: 1.孩子的最大化发展与对他的严格要求相结合 现在的家长虽然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最大化发展,但最大化发展的凭据却只有一个——“分数”,从而忽视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看学校中,一些孩子的成绩虽然非常优秀,但其日常行为却让人不敢恭维,这与缺乏严格的家庭教育直接有关。 2.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与他们自己的行为体验相结合 父母必须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化为孩子内部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的形成要求孩子有亲身体验,比如让孩子想想,买东西时为什么要排队?不排队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通过真实的体验,使孩子懂得要想获得自己的利益必须尊重别人的利益,树立一种对等的权利义务观念。 3.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与成人的以身作则相结合 孩子正处于学做人的成长期中,大人的一切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在这里要提醒所有的家长要做出表率,以便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自强习惯的培养 自强习惯的养成就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有很多事情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亲自去做,如:亲自洗脸、刷牙、穿衣、饮食、自动收拾整理房间、自己上洗手间等等。同时还必须让孩子坚持不断地重复与练习,这样无形中就培养了孩子自动自发、自信心、独立性、忍耐性,做事井然有序的科学头脑,负责任守纪律,爱整洁的习性。因此基本习惯的养成和孩子的性格教育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家里,家长必须抓住孩子成长阶段的各种心理需求,顺着他的能力、兴趣和需要,以培养孩子的各种基本习惯。 习惯来自于行动上的积累,不是用嘴巴说出来的。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当然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要培养一个习惯就要坚持一个月,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就抓,想不起来就不抓。培养习惯坚持是硬道理,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她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她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自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持之以恒的自强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个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不仅要有长期计划,短期目标,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培养行为。 习惯感悟 自律自强的习惯需要加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使孩子由“消极型”转为“积极型”,由“专制型”转为“民主型”;由“放任型”转为“自律型”;培养自理自强能力,使孩子由“保养型”转为“自理型”……总之,养成自律自强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