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注意力集中的习惯 很多孩子上课或者作作业时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课堂上,他们看着老师似乎在听讲,而实际上却全然没有听进去;做作业时可以长时间将书本摊在桌上,看上去是在做作业,但效率却很低且错误百出。如果家长不多加注意,很容易使孩子变得性格内向、固执、做事不灵活等等,因此,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是一件需要家长认真对待的一个大问题。 集中注意力,方法一定要适当。 据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这令许多父母为之深感头疼。要矫正此毛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鼓励孩子按时完成任务 让孩子在一定的时间里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假如孩子专心地完成了,父母一定要记得给予其一定的鼓励,比如表扬、抚摸、亲吻等,并让他适当休息一会儿。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学习。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要求孩子在审题的过程中,自己用笔把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勾画出来,避免孩子因走神而出错。这些都能够很好地增加孩子的自信,让他感觉到“我可以自觉地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 尽量不要干扰孩子做事 平时要对孩子鼓励多一点,不要干扰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要耐心地等他把任务顺利完成。孩子玩游戏时全身投入,正是在培养聚精会神的习惯,此时家长切不可任意打扰、干涉和打断。平时家长可以将游戏时间与日常生活配合恰当,并指定一个固定的玩游戏的角落,将环境安排得有条不紊,以减少孩子分心的外界事物。家长亦切勿要求孩子做不感兴趣或超过能力所及的事。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父母可在孩子做完他们的“工作”之后,给予孩子鼓励。同时,及时和孩子分享他的感受,让孩子有意识地将做这件事时的注意力和心理过程,转移到其他事情上面去。 不要过分唠叨孩子 平时不要经常对孩子进行唠叨和训斥,要努力让孩子感觉到他才是时间的主人。父母的唠叨和训斥只会让孩子对相应的事情产生厌烦,从而无法使注意力集中起来。不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时间的主人,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孩子学会自己掌控时间后,会产生成功的感觉,做事会变得更加自信起来。 通过大声读书训练注意力 每天安排一个合适的时间(10~20分钟),让孩子自然选择他们所喜爱的小文章大声地朗读,此时,家长一定要注意认真听,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家长要尽量引导他们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孩子的注意力自然会逐渐高度集中起来,把这种训练一直坚持下去,孩子的注意力不仅得到集中,理解能力也会得相应增强。 营造利于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促进孩子保持一种良好的注意习惯,不仅要进行训练,周围的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有书本等相应的学习用品,不要摆放玩具、食品,更不能有电视机、电话等声音干扰。父母也尽量不要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说话,以免干扰孩子。此外,室内的光线是一个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应注意将光线调整得柔和适度,从而对孩子集中注意力起到协助作用。 孩子学习不专心,集中不了注意力,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意力飘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二是心不在焉,经常沉浸于白日梦里而忘记眼前的事情,后者其实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只是将注意力放错了位置。只要家长用心纠正,使他们将心思转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便会有惊人的表现和成就。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甚多,在生理方面,孩子若身体不适,警力或知觉发展不良,天生好动,以及神经系统或大脑微功能发生问题时,都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些情况必须由医生检查和治疗。 此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缺乏耐心或情绪困扰,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这些情况往往是教育方式和成长的环境所造成的。除了要解决孩子生理上的问题外,家长应该认识到,专心其实是一种可以通过训练、学习和培养形成的习惯。因此,在埋怨孩子学习不专心时,要及时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出现了不对之处。 孩子的注意力与大脑的发育程度有关,大脑要到20多岁时才会完全发育成熟。因此,一般来说,如果读书写字超过30分钟,孩子就会想着要做点别的事,起来动一动,这是正常的现象。父母不要过于苛求孩子和自己一样,能够连续坐在那里一两个小时去专心做事。因此,判断孩子是否专心,应依据其年龄的专心时间长度,而不是按照大人的主观感觉来决定,需要父母具备极大的耐心。 习惯感悟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应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让他学会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孩子在不同时期,其注意力每次集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按照学龄阶段划分,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孩子就会感觉到累,容易走神;三四年级的孩子,可坚持到30分钟左右;到了五六年级,便会增加到40分钟以上;而到了中学阶段,孩子坚持的时间则会更长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