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提前预习的习惯


25提前预习的习惯
提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孩子了解新课的内容,发掘学习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因此,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否则上课听讲会非常吃力,抓不住重点,从而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在课后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补课,以致得不偿失。
提前预习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因为人的一生都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孩子的年龄尚小,家长要常督促提前预习功课。
提前预习,促进学习效果。
提前预习对学习效果有许多良好的促进作用,因为在预习的过程中,会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转向对疑难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预习并不是引导孩子把老师即将要讲的课程内容大略地看一遍就了事,而是需要按照严格的步骤和要求进行。
选好预习时间
预习的时间通常来说,应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之后的时间,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合理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如果剩余的时间多,可以多预习几科,预习时钻研得要深入一些;反之,则应把时间用于那些薄弱学科的预习上面。
浏览一遍新课内容
大致了解一下教材的主要内容,弄清楚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能够懂的,而哪些内容是自己理解不透的。
边思考边读第二遍
对于在初次预习时没有读懂的问题,在第二次看的时候,头脑里应始终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这时的阅读速度可以适当放慢一些,遇到困难,可以停下来,翻翻以前所学过的内容,或者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将难点攻克,把问题解决,把没读懂的地方读懂。对于自己经过努力仍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不必因此而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解决。可以先把问题写下来,留着等到在课堂上听课时去解决。上课的时候,除了听老师讲课外,进行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存在着哪些差距,这种差距是属于知识方面的,还是方法上的,从而找到补短的目标,这样效果会更好。
边预习边做笔记
预习笔记主要分有两种,一种是写在书上,一种是写在笔记本上。在书上所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以在教材上圈点勾划为主。所圈点勾画的应是教材的段落层次,每部分的要点,以及一些生僻的字句。同时,也可以在书面的空白处,做眉批。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做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摘抄以及心得体会;本节课讲授的几个主要问题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逻辑关系,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点是什么,自己是怎样解决的,查阅了哪些参考书和工具书,所查阅的资料中哪些是有价值的部分的摘抄以及心得体会。
不同学科不同对待
预习方法也不可以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抓住预习的重点,选择不同的预习方法。比如,语文课首先要扣除生字、生词障碍,再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写作风格、手法;而对于数学课,则应该把重点放在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掌握上面。
在预习应注意,不要采用全面铺开式的方式,应根据学习计划可提供的实际时间来进行预习,对于自己擅长的学科可以不预习或者少预习。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
1.督促孩子进行课前预习
在课余时间,家长可以督促孩子对新课程进行预习,提问孩子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孩子在课堂上对老师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同时,父母还可以运用孩子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让孩子解决一些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
2.帮助孩子对新课程进行预习
在孩子做完课堂作业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帮助孩子预习课程内容。家长可以通过设计有关新课程的问题,引发孩子对新知识的求知欲。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孩子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习惯感悟
提前做好预习,才能使听课的效果大增。通过提前预习,不仅能够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更加自信,更有勇气,而且还可以让使孩子在预习中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新路径,积累自学的方法和能力。




www.tingbook.com
天方有声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