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细心认真的习惯 粗心大意,做事不细心是很多孩子的通病。然而,做事不认真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从长远来说,会影响到事业的成功,就小处来看,会造成在生活中丢三落四,学习上错误百出。细心,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心理素质,完全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形成。 做事认真细致,才能避免出错。 对于孩子的粗心,不要过于指责和教训。因为粗心并不是凭借批评的教育方式来改正的。如果反复责备孩子的粗心,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畏惧甚至是恐惧心理。在做某件事的过程中,孩子就会反复叮嘱自己“千万不能粗心,一定不能再出差错,否则就又要被爸爸妈妈批评了”。这种心理不仅对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不利,反而会影响到孩子在做这件事时的注意力和精力。也就是说,孩子越不想粗心,就可能会越粗心。家长应认真观察做事细心孩子的表现,然后为自己的孩子战胜粗心的不良做事习惯制定出详细的、有效的措施和计划。 从小事做起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是培养孩子细心能力的一条必由之路。 将每件小事做好,便能逐渐具体做大事的能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就是不断地在大脑皮层施加信号,久而久之,就会习惯成自然。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正处于不成熟阶段,从思想上给他灌输大道理孩子是不会听的,即便听了,也不会往心里去,应从他身边的小事来要求他。 为了能让孩子习惯成自然,可以从要求他每天整理自己的房间做起。早晨起来洗漱过后,就开始叠被子、理床单;用过的物品做到“物归原处”;学习资料摆放有序;做完作业就整理书包,且一样一样检查。在他做这些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醒、指导,并配以适时和恰当的鼓励,孩子年龄小,动作的熟练性、协调性较差,家长不能以成人的眼光苛求孩子。不能因为孩子没有做好或不容易学会就操之过急,简单地予以否定或粗暴地训斥,更不能讽刺、挖苦、谩骂乃至体罚。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便会自动养成认真做好每件事的习惯。 提高做事兴趣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仅会细心去做,而且还极具自主性,乐此不疲,甚至于流连忘返。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细心能力,应格外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在,提高其做事兴趣。 经常鼓励孩子,使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不过好话听多了,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在一开始,对于孩子在做事上稍改粗心的毛病,要给予一定的表扬,这样,孩子的兴趣才会被不断地提升上去,自信心也会不断地增强。但如果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对表扬不再有什么反应,而且粗心的毛病有所反弹时。就要针对孩子都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改变鼓励的方式。比如说:“今天我和你们班主任通电话了,他说你比以前更细心了。”或者有朋友来家里玩,就请他们夸些孩子很细心之类的话,故意让其听到;甚至请其他孩子的家长来表扬他。 经常向孩子请教一些问题,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当孩子发现自己不管怎么做,都无法得到运用,便会感觉没有意思,粗心的毛病很可能会趁机死灰复燃。为了让孩子认识到他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应时不时地向孩子请教。比如:“妈妈想看一下电磁炉的说明书,但是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找到,你能帮我找出来吗?”孩子很快就会找出来,“妈妈真粗心,还是我比较细心。”这样他会认为把房间整理整齐、物归原处是有用的,下次会更精心做得更好。“同事家一个和你同年级的孩子今天问妈妈一个题目,但爸爸忘记怎么做了,你能教爸爸吗?”孩子在解答出来后,便会特别特别开心。如此请教,孩子对于做事的兴趣便会浓而不减,责任心不断得到增强。具备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责任心,孩子做起事来便会越来越努力和细心。 排除干扰因素 排除外界干扰因素,是培养孩子养成细心认真做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当孩子在专心地做事时,倘若受到太多的外界干扰,很容易开始心绪烦乱,情绪不稳,使得注意力开始四处涣散,很难做到全神贯注。为了让孩子能够专注地做事,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最好不要看电视,不聊天,尽量不要弄出太大的声响,最好能够坐下来看书,陪着孩子一起学习,以此来排除干扰,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孩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 在发现孩子出现情绪烦躁、不稳状况时,应及时地与孩子谈心,帮孩子消除心理困惑,使其将精力拉到应该做的事情上。 习惯感悟 培养孩子的养成细心认真的做事能力绝非是一件小事,对于将来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少不了的。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较细心,而更多的孩子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粗心。家长一定要坚信,孩子粗心的毛病是完成可以改掉的。然而,培养孩子的细心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能达到的,在讲究方法的同时,还应做到持之以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