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自主自立的习惯


17自主自立的习惯
现代许多父母由于害怕孩子吃苦,对于孩子的吃饭、睡觉、玩耍、交朋友等方面可谓是全部揽了下来。很少鼓励孩子去独立思考、独立做决定、建立自信心,从而导致了孩子离不开父母这根“拐杖”。时间久了,很容易令孩子形成的脆弱性格。给孩子的庇护越多,孩子的独立性就会越差,生存能力就会变得越弱。
学会自立,才能学会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当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想要动自己玩具时,就会跑上去告诉别人玩具是自己的;吃饭的时候要自己动手吃,不要父母喂自己吃等等。
对孩子来说,其实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立自主的心理品质。其实,这些行为其实就是孩子自立自主的表现。在长大的过程中,他们的自我表现力就更突出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各种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和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允许孩子有不同的见解。放手让孩子去接触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经受磨练,从而增长才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有些家长总是认为,孩子年龄还小,还不到自立自主的时候。一些家长甚至会说:“孩子是我的,当然得听我的。”因此,很多家长在进行教育或处理问题时,往往处于主导地位,自己说了算,很少给孩子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对孩子较多的是训斥和说教,渐渐束缚了孩子开拓、自立、创造意识的发展。然而,未来社会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大信息、竞争激烈的社会,它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创造力、适应能力、自立、自主、坚强意志等品质。由于从小受到父母的过分呵护,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在长大后无法自立。让孩子学会自立,学会正常的社会交往,长大后才能顺利步入社会生活。没有自立自主意识和能力,谈何成才?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己驾驭生活。
为孩子创造平等和谐的家庭生活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家既是他们生活的基地,也是其活动的主要场所。和谐的家庭气氛对于孩子的精神、情操、性格、求知欲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孩子自主意识的培养也同样需要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做基础。作为家长,应该把孩子当作平等对话的一方,充分赋予孩子以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不要经常以类似“你要不听我的话,我再也不管你了”之类的话语来喝令孩子。这种对孩子缺乏真正信任、理解、不能同孩子进行协商和沟通的居高临下的说教,再加上一副威严的面孔,亲子之间的交往,顷刻间便会缺少轻松的气氛和宽容的态度,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使得家长无法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与孩子的共同语言也变得越来越少。
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权
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在家里具有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孩子在家也有着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应给孩子自主行使权利的机会,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如在处理一些家庭小纠纷时,家长不要一味地独断专行、自作主张,应该以平等协商的方式,让孩子也来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涉及孩子的问题时,应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选择,避免采取施压和服从方式。使孩子在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健康地成长,逐渐培养出自主做事的意识。
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家长要引导孩子去完成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处理事情的过程里确立主体意识。如一些孩子本来到了一定的年龄,已经完全能够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仍有一些家长总是不愿撒手,以至于孩子事事依靠父母的照顾,依赖家庭的呵护,表现出发展迟缓的特征:不会玩;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不会安排自己的活动;不会与其他孩子交往等等。一切活动都必须有父母相伴,对于一些不需要成人参加的属于孩子的自由活动里,孩子却会总是感觉不习惯。
对此,家长一定要用心正确引导孩子去独立做事。比如,平时孩子的穿衣、吃饭、洗漱、整理玩具等事情都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做,做不好时,可以耐心地加以引导;当孩子遇到做错事或自己能处理的事时,大人不要急于干涉,说长道短,尽量让孩子自己处理或参与,使他们成为主角。比如,在布置孩子的房间时,可以引导孩子自己选择所喜爱的色调以及家具、用品等,鼓励孩子有自己独创的想法,坚持自己的主见。
这样一来,孩子自己的才艺、能力可以得到尽情发挥和展现,他们从自己的创造成果中感受莫大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主见,具备独立做事的能力。
习惯感悟
具有高度独立性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对于缺乏独立性的人,则往往会循规蹈矩,人云亦云,一味服从和依赖他人。独立性衡量孩子个性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孩子在长大后能否做出一番成就的重要尺度。



www.tingbook.com
天方有声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