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勤洗手的习惯 我们常常讲“病从口入”。实际上,在“病从口入”的过程中,两只手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不论是洁净的手拿取被污染的食品,还是被污染的手拿取洁净的食品,病菌都是经过手直接送进口中去的。因此,与其说是“病从口入”,还如说是“病经手入”。 勤洗手,防疾病。 人的两只手每天要做很多事情,所以,手可以说是人体最脏的一个部位,据相关研究调查,人的一只手上至少附着40多万个细菌。正所谓“饭前要洗手,病菌不入口”,所以说吃饭前洗手是一个重要的卫生习惯。 孩子本来就爱玩爱动,除睡眠时间外,两只小手一刻也不愿意闲着,尤其是较大的孩子,他们对所见到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看见什么都想摸一摸,拿一拿。有的孩子还喜欢在地上玩土,这样手上就沾染了很多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 如果孩子吃食物前不洗手,拿起来就吃,手上的病菌就会乘虚而入随同食物一起被吃入腹内。如果孩子平时的抵抗能力强,身体状况可能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当孩子伤风感冒或玩得过度疲劳时,身体的抵抗力也就会跟着下降,这时候潜伏在体内的病菌或新吃入的病菌就会马上活跃起来,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勤洗手,好处多 孩子在学习、玩耍、就诊看病等过程中,手要接触众多物件,同时也携带了各种各样的病菌。如果孩子用这双沾有细菌病毒的手触摸自己的鼻孔、嘴,细菌病毒就会直接侵入上呼吸道,传播感冒、扁桃体炎,乃至肺感染。通过这样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食物或饮用水,还可引起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等疾病。而勤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预防这些病菌的入侵,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使用肥皂洗手,儿童因细菌导致的皮肤脓疱病发生率下降了34%,肺炎的发生率下降了一半,腹泻的发生率下降了一半以上。 如何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可减少一些皮肤病,寄生虫病,胃肠道疾病,传染病的发生。 1.家长要多督促孩子洗手 要养成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家长就要多督促。孩子外出回家、吃东西前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洗手。同时要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主动洗手,弄脏手、脸后随时洗净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父母的督促下,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2.家长要常给孩子洗手 家长如果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常给孩子洗手,会在无形之中给孩子以身体力行的教育,让孩子在行动中体会到清洁的快乐。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自觉地在饭前便后勤洗手了。 3.多鼓励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多督促、多指导,多用语言鼓励孩子,一定会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会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 在洗手时首先要把包含手腕、手掌和手指在内的部位在水龙头下淋湿,擦上足够的肥皂或洗手液,均匀地涂抹,直到搓出泡沫。让手心、手背、手指、指缝、指甲等都沾满肥皂或洗手液泡沫,然后反复搓揉双手及腕部。整个搓揉过程不能少于30秒,最后再用流动的自来水将手上的泡沫冲洗干净,直至手上不再有肥皂沫为止。 在一般情况下,孩子应照此办法重复三到四遍,以保证手上的细菌病毒被彻底清除。但如果孩子的手触摸过传染物品,洗手时就更要严格消毒,照此办法至少冲6~8遍。如果条件不允许,找不到流动水,建议让孩子随身携带一支快速免洗手消毒液,这样子可以和洗手达到同样的效果。 大多数人每次洗手时间,一般平均不足8秒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想有效清除手上的病菌,是几乎不可能的。 在洗手时,要提醒孩子格外注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清除那些容易沾染致病微生物的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务必将其中的污垢去除;二是要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的部位,因为手上戴了戒指,会使局部形成一个藏污纳垢的“特区”,稍不注意就会使细菌“漏网”;三是注意随时清洗水龙头开关,因为在洗手前开水龙头时,手上的细菌实际上已经将水龙头给污染了。因此,在洗手时最好用肥皂将水龙头的开关也清洗一下。 习惯感悟 洗手时最好能用干净的流动水冲洗,因为流动着的水可以把手上的细菌病毒冲走,并且越洗越干净。虽然在盆里洗手不是不可以,但是效果比流动水差一些。因为在盆里洗手,水很快就被污染了,洗来洗去最后还是会把盆里的脏东西沾到手上的。不过,如果是在没有流动水洗手情况下,在盆里洗手要记得换一次水,这样的效果也会相对好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