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 也谈代沟》 floatingrain




  父母是我们初涉人世所最先接触的人,原本也该是最亲密的人才是,可是我们这时代越来越多成长中的孩子更乐意与朋友分享秘密,而不是父母。
  咎其原因,是我们的父母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到位。是的,每个人都在人生舞台上扮演自己那份角色,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花季少年到成为妻子、母亲或丈夫、父亲,最后走向死亡,人一生中的角色不停地在变幻着。如何做对称职的父母是个难题。
  从小的时候,万事由不得自己作主,象个木偶娃娃般任父母朔造,最多不乐意哭哭鼻子发泄下不满。可是我们逐渐长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一套看待事务的方法,但是在父母过多关爱的眼神中我们却无法自由地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在我们习惯了父母的“你看张家**多听话,李家**成绩多好,读书多用功”后,自看了部成长的烦恼后,孩子们开始或明或暗的比较起自己的父母了,我们在心头暗自说:“看看,人家是怎么当父母的?”
  中国的父母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这是本人粗劣的一面之词,姑且一听吧)。
  第一种,顽固执守型。这种父母的年纪都偏大些,许是从身于那种旧派的家庭,或生性保守,在他们眼里和心里仍是那种“父母是天,子女为地,天下只有不是的儿女,没有不是的爹娘。”的老观念。你稍与他们争上两句,就会扣你顶不孝的大帽子,或者粗着脖子嚷一句:“多喝点墨水就造反了你,我吃过的盐比你的饭还来得多。”生生把你的分岐给强压下去了。
  第二种,半吊子型。这种父母或者是受西方教育的影响,或者是处在新的时代被报刊媒介的宣传所更新了些观念,和本身的心态影响,他们意识到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开始放手给孩子一些自由,但由于是有保留的放手,他们总是做得不上不下,在严式教与宽式教育中徘徊难以取舍。比如他们会给孩子一个带锁的抽屉,给他个人的私密空间,但却时常在门缝里密切注视孩子的新动向,或者手里握着开抽屉的另一把钥匙,乘孩子不注意的时候“分享”他们的秘密。前些年王朔的一本《我是你爸爸》里的父亲就是如此,先是他离了婚后天出乎意料地民主地给儿子一定的自由,并到处宣扬他的“新派”却总得不到其他父母们的认同,包括前妻和她的父母,以致于后来和前妻就争夺儿子监护权时成了一条罪状,说他放任儿子不管。后来竟管儿子还是选择与父亲过,但儿子却对父亲时不时把他的“民主”挂在口边,而实际上却总是打折扣的做法感到腻烦。就这样老子挤不进儿子的圈子,儿子又对老子有所不满。累积的缝隙越来越深到总有一天爆发出来,在一次父亲打球输给儿子后起了争执,父亲老羞成怒地吼:“不要以为我给你点民主主就不知道自己是谁,我是你爸爸”。看看,中国父母放给孩子的自由绝对是有很多但书和附加条件的,他们压根不是从内心想做孩子的朋友,即使是也要按他们的游戏规则来,否则就行不通。
  第三种,朋友型。这种完全如《成长的烦恼》里般真地放下父母的身段与孩子交心交情的父母有也是有的,可真的是不多,偶尔能在报纸上见到一两回,然后羡慕地想要是自己的父母能有一半这么开明就好了,倒是很想举两个例子出来,可想遍周围的人却实在找不出具有此代表性的人来。
  这三种例子是很粗线条的,还可细分成很多或偏向于固执或偏向开明的父母类型,可分多类,但在此也不多叙了。我要代表一些孩子说的是:父母啊,我们需要你们用累积的经验来指正我们的错误,但我们同时希望你们的角色更亲切些,能不能请你们走下高坛与我们做真正的朋友?


www.tingbook.com
天方有声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