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既定社会秩序中的受益者(为数不多),并不喜欢听耶稣宣讲此类教义。他们宣称,这个新先知是所有现存法律秩序的大敌。不久,耶稣的这些敌人就联合起来,想方设法除掉耶稣。
耶稣再次拜访耶路撒冷,甚至还未到达圣殿,就与耶路撒冷的统治者公开发生冲突。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在耶稣快到羊门外的毕士大水池时,忽听有人大声求救。原来有个可怜的人跛了三十多年,像其他人一样,他也听说了加利利神医的奇事,希望自己也能治好。 耶稣望着他,然后告诉他,他的腿什么毛病也没有,令他赶快收拾行李回家去。 病人大喜过望,便照吩咐做了。但是,耶稣忘了那天是安息日,随身带那么多东西,哪怕是衣服上一个多余的别针,也违反了法利赛人的法律。 病人喜不自胜,自己能走路了!他立即跑向圣殿,想为自己的恢复感谢耶和华。 当法利赛人获悉此事后,非常生气。他们决不姑息这种违反圣律的事,于是就拦住那可怜的跛子告诉他,在安息日背行李是触犯所有惯例的,他理应为这种违反礼仪的举动受罚。 但是,正在兴头上的病人,当然满不在乎。 他说:“给我治好病的那个人要我卷行李回家,我就照办了。” 因此,没有过多的责难,他们就放他走了。但法利赛人实际上非常恼火。他们很清楚:除非这类事立即被制止。刻不容缓!否则,无人能预料会发生什么。 在他们的怂恿下,公会成员被召在一起商议对策。像所有决策须先调查一样,公会成员决定先对此事进行调查。耶稣被奉命前去解释。耶稣欣然而来,耐心听取了他们的指控。然后,他明确表示,不论犯法与否,他并不打算由于是特殊的日子,就不做好事。 这个回答,意味着公开蔑视当局。 但是,公会非常清楚,这个从拿撒勒来的人深受众人尊敬,便认为最好这次放过他,等待下次机会,以便有更多的理由控告他。 至此,他们已明白,毁灭耶稣并非想像的那么容易。显然,他们无法引他发火。耶稣从不对恨他的人表示气愤。他平静地跨过每一个陷阱,当他被逼到绝境时,就讲个简单的故事,从而使听众倒向自己。 公会大为头疼。当然,他们可以将此事呈交国王。但是,国王(他的头衔很不稳定)在未听取总督意见之前,不会采取行动。而企图向一个罗马人解释清楚,又有何用呢? 彼拉多,对那些前来诉说对宗教事务不满的人,从来缺少同情。 这次,他的态度也会与以前一样。他只会表示将密切关注此事。然后,过上数月,他会拿出一个官方结论,说耶稣并未触犯罗马法律。接着,他会让法庭不受理此案,一切照旧。耶稣的地位反倒由于宣告无罪而大大提高。 所以,希律是补救和复仇的唯一希望,如果采取适当的方式与之交涉,并要他保守秘密的话。的确,国王与公会素有矛盾,但事关紧要,没时间去翻老账。 公会收拾起斧头(原先准备磨快以消灭希律),毕恭毕敬地来到王宫,倾泄对一个叫耶稣的种种不满,说他自封先知,宣讲煽动性教义,这会扰乱古老的神权政体(或它的残余)。耶稣是个对国家安全相当危险的人,就像约翰被人称为施洗者一样。幸好,约翰现在不会再惹麻烦了。 希律像他父亲一样多疑,对此确信无疑,他下令逮捕耶稣。 但等逮捕时,却找不到耶稣了。他再次离开耶路撒冷,越来越多的门徒跟随着他。他从容绕道回到加利利,因为他感到在此比在犹大更自在。 按照常理,他的事业已达顶峰。人们深信耶稣就是真正的救世主。只要耶稣愿意领导他们,他们就会进军耶路撒冷,或者为此反对整个罗马军队。 可是,真遗憾!这远远不是耶稣的梦想。 他毫无个人野心。 他既不为富贵荣华,也无成为一个民族英雄的庸俗愿望。 他希望人们不要着眼于尘世间的瞬间欲望,而应去寻找那种使人们在爱、宽容和同情中凝聚起来的精神。 他不能容忍将他看作另一个(如果好些)旧王室力量的代表。当朝王室是与希律的名字联在一起的。 耶稣不承认自己是救世主,而且反复公开强调,他的生命,他个人的幸福和舒适都无意义。但是,他的理想,即人与人的爱以及仁慈的上帝的爱才是最重要的。 他不重复上帝在西奈山雷电交加的云雾中,向少数人启示的那些戒律,而是在山色明媚的加利利山坡上,向前来听讲的大众宣讲,他的上帝是一个不论种族,不论信仰的慈爱的圣灵。耶稣不是规劝人们如何节省和致富,而是提醒朋友们,藏在守财奴阁楼里的财宝(狡猾的小偷容易窃取)是毫无意义的;请求他们使自己的心灵成为善行和崇高思想永远珍藏之所。 最后,在一次讲道中(即著名的“登山宝训”),他总结了全部的人生哲理。在此,我重复其中最值得颂扬的部分: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耶稣传授的这一段短短的祈祷文,作为人生坎坷道路上日常生活的指导,至今被千百万人每天复颂着: “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门。” 然后,耶稣对生死的哲学做了新的总结,与陈旧而狭隘的法利赛派截然不同,他请求当时已成为忠实可靠同伴的十二人跟随他,以便向全世界表明,他已与陈旧的犹太人偏见彻底决裂,这种偏见已经使这一民族与其他所有人为敌。 他离开加利利,去拜访一个自古以来就叫作腓尼基的地方。 后来,他再次回到出生地,横渡约旦河,平静穿过“十城”,来到当地希腊人(占绝大多数)叫作德卡波利斯的地方。 在那里,他治好了几个异教徒麻风病人,获得的感激和敬佩,如同在故乡治愈病人时一样。 正是从那时起,且有一段时间,耶稣开始用非常简单的故事讲解。这些故事对蜂拥而来的听讲者思想影响极大,而且现在已融入欧洲各国语言中。 然而,要用我自己的方式再复述一遍这些故事,显然不明智。 正如前文所述,我不是写新版《圣经》。 我仅仅在写一本书的大纲。这本书(特别是前半部)常常令我们忙碌的读者,感到过于复杂。 不过,那些福音书倒是简短明了。 即使最忙碌的人,也能抽空读读它们。 幸好,它们已由一批精通语言的学者翻译成英语。自17世纪起,已有不少人试图以现代语言重现古希腊思想的价值,所有努力颇令人失望。没有一次尝试能取代詹姆斯国王敕命译成的《圣经》。三百年来,它一直是最杰出的。 如果我的小册子能唤起您读原著的愿望,使您愿意研究那些明哲的比喻,领悟所有导师中之最伟大导师的渊博见识,那么,我算没有徒劳。 这正是我努力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