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
拿破仑生于1769年,是卡洛·马利亚·波拿巴的第三个儿子。其父卡洛是科西嘉岛上阿雅克肖城的一个真诚的公证员,其善良的妻子叫莱蒂西亚·拉莫莉诺。这样说来,拿破仑并非法国人,而是一个意大利人。他家乡所在的岛(曾是古希腊、迦太基和罗马在地中海的殖民地)长年来为重获独立而纷争不断。先是要摆脱热那亚的控制,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又想从法国人那里独立出去。在他们争取自由的斗争中,法国人先是好心地为科西嘉人提供援助,而后却为自己的利益侵占了该岛。 年轻的拿破仑在他生命的头20年里,是个科西嘉的职业爱国者,希望能将他热爱的祖国从可恨的法国仇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但是没想到法国革命接受了科西嘉人的独立要求。于是,在布廉纳军事学校受过良好训练的拿破仑逐渐转而为这个接纳他的国家效劳了。尽管他从未学会正确书写法语,说起话来也带着浓重的意大利口音,他却成了一个法国人。时间一长,他成了法国一切美德的最高标志。如今,他被视作法国天才的象征。 拿破仑可说是个平步青云的人。他的发迹还不到20个年头,但在这短暂的历史瞬间,他参加的战争之多、获得的胜利之大、进军的行程之远、征服的土地之广、屠杀的人数之众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人(包括亚历山大大帝及成吉思汗),他所进行的改革将欧洲搅得昏天黑地,其影响之巨无人可与之比肩。 他身材矮小,早年体弱多病。因其貌不扬,直到临死,每逢有盛大的社交场合必须露面时,他始终显得手足无措。他没有显赫的出身、良好的教养或万贯家财用作向上爬的敲门砖。在他青少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他赤贫如洗,常常忍饥挨饿,不得不绞尽脑汁搞到几个多余的小钱。 他粗鄙无文,有一次为获奖而参加了里昂学院组织的竞赛,其论文居然位居倒数第二,排在16个参加人中的第15位。但他凭着对自己命运、对自己辉煌前途的毫不动摇的坚定信心克服了这一切困难。野心是相伴他一生的生命动力。他良好的自我感觉,他对于签署信件时以及在他匆忙建起的宫殿装饰品中总是出现的那个大写字母“N”所带来的崇拜之感,他要使拿破仑成为世上仅次于上帝的最重要的名字的绝对意志,所有这一切欲望,将拿破仑推到了前无古人的荣誉巅峰。 当他还是个领取一半工资的陆军中尉时,年轻的拿破轮就特别喜欢希腊历史学家普卢塔克写的《名人传》。但他从不想达到这些古代英雄所确立的崇高的品性标准。拿破仑似乎缺乏使人类区别于野兽的那种关爱体贴、细致周到的感情。除了他自己外,我们很难准确判断出他还爱过谁。他对母亲说话恭恭敬敬,但莱蒂西亚具有贵夫人的风度和气质,她仿效意大利母亲们的做派,懂得如何调教好她的一群孩子们,赢得他们的尊敬。曾有几年,拿破仑被他操西班牙语,并保持欧洲人的生活习惯的妻子约瑟芬弄得神魂颠倒。约瑟芬是马提尼克岛上的一个法国军官的女儿,博阿尔纳斯子爵的遗孀。但拿破仑因她未能生子添丁而与之离婚,后又与奥地利皇帝的女儿缔结了政治婚姻。 在围攻土伦期间,他是一个炮连连长,由此声誉鹊起。他潜心研究马基雅维里,对这位佛罗伦萨政治家的教导言听计从,但当言而无信对他有利时,则另当别论了。在他的人生词典中没有“感恩”这个词;他也不希望别人对他“感恩”。这倒也公平合理。他对人类的疾苦麻木不仁。他曾将他答应给条生路的战俘统统处死;当他发现不可能把在叙利亚的伤员运上船时,便毫不在乎地下令用将他们杀死。他命令执法不公的军事法庭将昂希恩公爵判处死刑,并且践踏所有法律,唯一的根据就是“波旁王朝需要加以警告”。他颁布法令,将那些为自己祖国的独立战斗而被俘的日耳曼军官就地枪决。当蒂罗尔英雄安德列斯·霍费尔经过殊死抵抗最后落入他手时,竟被当作普通叛国者而被处死。 总之,当我们研究这位皇帝的个性时,我们开始理解那些忧心忡忡的英国母亲为什么哄孩子睡觉时总爱用这样的话来吓唬孩子:“你要是不听话,波拿巴就要来把你抓走了,他可是专拿小男孩、小女孩当早餐的。” 我们说了这位古怪的皇帝这么多不好的话。他对自己部队每一个部门的工作明察秋毫,却对医护工作视而不见。由于难以忍受他可怜士兵的汗臭味儿,他使劲往自己身上洒科隆香水,以至把制服都烧坏了。尽管我们说了他这么多的不是,而且还准备说不少,但私下里我必须承认,我内心深处对这些其实是满腹狐疑的。 现在,我正端坐在堆满书籍的舒适的桌前,我一只眼看着我的打字机,另一只眼则瞅着我那只爱玩复写纸的猫——利科丽丝,一边向你讲述拿破仑皇帝是个最卑鄙无耻的人。但是,倘若我碰巧远眺窗外,目光落在第七大道上,而倘若一眼望不到头的滚滚车流正巧停在那里,倘若我听到了阵阵鼓声,看见那个小个子穿着破旧的绿色军装骑在一匹高头白马上,那末,我自己也不知道,恐怕我也会抛下我的书本、我的小猫、我的家、我的一切,跟随他到天涯海角。我的祖父就是这样做的。天晓得,他并非天生的英雄,却有成百万人的祖父们跟着他走。他们并未得到任何回报,也并不希望得到回报。他们心甘情愿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为这个外国佬效劳。他带领他们远离家乡,转战千里,在俄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或奥地利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在他们濒临死亡,痛苦挣扎时,仍神态安详地凝望着天空。 如果你要求我为此做出解释,我无以回答。我只能猜到其中的一个理由。拿破仑是一个最伟大的演员,整个欧洲大陆就是他展示才华的大舞台。无论在任何时候,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会用适当的姿态迎合观众,也懂得什么言辞能说到观众的心坎里。无论是在埃及的沙漠中,在庄严的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前讲演,还是在饱浸露水的意大利平原上对瑟瑟发抖的士兵们训话,任何时候他都果敢坚定、镇静自若。即便是在穷途末路,已成为大西洋上一个怪石遍布的小岛上的流放者,已成为一个听凭昏聩无能、俗不可耐的英国总督摆布的病人时,他仍站在舞台的中心。 滑铁卢失败后,除了几个忠实的朋友外,别人难再一睹这位伟大皇帝的圣颜。欧洲人都知道他被囚在圣赫勒拿岛上,有一支英国守军在那里日夜看守着他。他们还知道有一支英国舰队监视着皇帝的警卫部队,这支部队是奉命保护住在隆伍德农庄上的皇帝的。但他的身影从未在朋友或敌人的记忆中褪色。尽管疾病和绝望最终夺走了他的生命,但他无言的目光仍时时注视着这个世界。直到今天,在法国人的生活中,他仍像一百年前一样声威赫赫。那时,人们只要一看到这个面色蜡黄的人就会吓晕过去,他在俄国克里姆林宫最神圣的庙堂中喂过他的马,他对待教皇和世上有权有势的人就像对待他呼来唤去的佣人一样。 仅仅勾勒他人生的一个大致轮廓就需要写上一两卷书。要详述他对法国所作的巨大政治革新、日后为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的拿破仑法典、他在各种公开场合的各种活动等等,凡此种种,需写数千页。但是,我可以用几句话来解释为什么他早年平步青云而最后十年却一落千丈。从1789年至1804年,拿破仑是法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他东征西伐,击败了奥地利、意大利、英国和俄国。之所以取得节节胜利,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的荣誉,而是因为他本人以及他的士兵们是新的“自由、博爱、平等”理想的信奉者,是封建王朝的敌人,是人民的朋友。 然而,到了1804年,他自封为法国的世袭皇帝,将教皇庇护七世叫来为他加冕,因为公元800年利奥三世给法兰克人的另一位伟大君王——查理曼大帝加冕时的情形令他难以释怀。 一旦登极即位,这位老资格的革命领袖就变成了一个哈布斯堡王朝拙劣的效颦者。他背叛了他的精神母亲雅各宾政治俱乐部,不再是被压迫人们的保护者。反而成了所有压迫者的首领,他的枪杀队时刻准备干掉那些违背他意志的人。1806年,当神圣罗马帝国令人伤心的遗迹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古罗马辉煌的废墟被一个意大利农民的孙子践踏时,没有人为之掬一把同情之泪。但是,当拿破仑的军队攻入西班牙,强迫西班牙人臣服于他们讨厌的国王,并且滥杀仍忠于他们原先统治者的马德里人时,公众舆论便开始对这位指挥过马伦戈和奥斯特利茨及上百次其他革命战役的英雄口诛笔伐。这时,也只有这时,当拿破仑不再是革命的英雄,而成为一切旧制度罪恶的化身时,英国才有可能操纵迅速蔓延的仇恨,使一切正人君子都对法国皇帝同仇敌忾。 英国报纸刚开始披露法国“恐怖”的可怕细节,英国人就感到深恶痛绝。一个世纪前,他们已经历过一场大革命了(查理一世执政时期)。但与巴黎的骚乱相比简直无足挂齿。在普通英国人眼里,雅各宾是个人见人诛的魔鬼,而拿破仑又是群魔之魁首。自从1798年以来,英国舰队就把法国围得水泄不通。它粉碎了拿破仑企图途经埃及入侵印度的计划,迫使拿破仑在尼罗河沿岸节节胜利后蒙羞撤退。到了1805年,英国终于盼到了望眼欲穿的时机。 在靠近西班牙西南岸特拉法尔加角的地方,纳尔逊一举歼灭拿破仑的舰队,使之全军覆没。从那时起,拿破仑就被困在欧洲大陆内,即使如此,如果他能见机行事,接受列强提出的非常优厚的和谈条件,他仍是欧洲大陆举世公认的霸主。但拿破仑得意洋洋地陶醉于自己的巨大成就中。他要独步天下,不允许有任何敌人与之分庭抗礼。他把满腔怒火转向俄国,转向那有着广袤无垠的平原和无穷无尽的替死鬼的神秘土地。 只要俄国的大权仍然由凯瑟琳女皇的傻儿子保罗一世执掌着,拿破仑就有对付他的锦囊妙计。但是保罗变得越来越不负责,以至愤怒的臣民不得不将其暗害。保罗的儿子亚历山大可不像他的父王那样对这位谋权篡位者喜爱有加,而将他视作人类的仇敌,和平的永久破坏者。他是个心怀虔敬的人,自信被上帝选来救世界于科西嘉灾祸的倒悬之中。他与普鲁士、英国和奥地利结成联盟,但依然铩羽而归。他五次交战,五次败北。1812年,他再次辱骂拿破仑,直骂得这位法国皇帝暴跳如雷,赌咒发誓要打到莫斯科再宣布和平。来自西班牙、德国、荷兰、意大利和葡萄牙的军队从四面八方很不情愿地被迫开向北方,要为这位伟大的皇帝受挫的自尊心报仇。 结果是众所周知的。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拿破仑到达俄国首都,将司令部安在克里姆林宫里。1812年9月15日夜,莫斯科大火冲天,连续烧了四个昼夜。到了第五天晚上,拿破仑命令后撤。两星期后天降大雪。部队在雨雪泥泞中艰难行进,直到11月26日才到达别列齐纳河。随后,俄国人开始全面猛烈地反扑。哥萨克人将狼奔豕突的“伟大军队”围得水泄不通。12月中旬,第一批死里逃生的人才开始在德国东部的城市抛头露面。 后来,各地谣言四起,纷纷传说即将发生叛乱。欧洲人说:“我们砸碎难以忍受的枷锁的时机来了。”于是,他们开始寻找未被无处不在的法国间谍找到的旧枪支。但是当人们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时,拿破仑已带着一支新组建的军队返回。他离开被打得七零八落的军队,乘坐小雪橇先逃回巴黎,发出最后的呼吁,组织更多的军队,,保卫神圣的法兰西国土。 大批十六七岁的孩子们跟着他东去阻击联军。于1813年10月的16、18和19日展开了激烈的莱比锡战役。身著绿色军装和蓝色军装的两群孩子在三天时间里杀得血流遍地,将埃尔斯特河都染红了。10月17日下午,俄国集结待命的后备步兵冲破法国防线,拿破仑闻讯而逃。 他返回巴黎后,打算让他的幼子继位。但联军坚持应由已故的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继承法国王位。于是,这位两眼发呆的波旁王子在哥萨克人与德国枪骑兵的前呼后拥下神气活现地进入巴黎。 至于拿破仑,他这时已成了地中海小岛厄尔巴岛上的最高统治者,在那里,他将自己的马夫组织成一支微型部队,在棋盘上演习作战。 但他一离开法国,人们就开始意识到他们失去了哪些东西。过去的20年尽管代价沉重,却是一个光芒四射的时期。巴黎是世界的首都。而流放期间无所事事、不思进取的胖墩墩的波旁王,则由于慵懒成性而令人讨厌。 1815年3月1日,正当盟国的代表着手开始重新划分欧洲时,拿破仑在戛纳附近突然登陆。不到一星期的工夫,法国军队背叛了波旁王室,到南方去助那个“小下士”一臂之力。拿破仑直杀巴黎,于3月20日到达。这次他小心行事,提议停战媾和,但盟国不肯休战。全欧洲都纷纷声讨这个“不讲信义的科西嘉人”。拿破仑迅速北上,以便在敌军联合起来前将之歼灭。但他的威风已不敌当年。他深感心力憔悴,动辄身疲体倦。当他本该指挥他的先头部队进行攻击时,却蒙头大睡。另外,他还失去了许多忠诚的老将,这些人都先后命赴黄泉。 6月初,他的部队攻入比利时,同月16日他大败布吕歇尔指挥的普鲁士军。但拿破仑的一个下级军官没有按照命令将撤退的部队一网打尽。 奔赴特加法加两天后,即6月18日,星期日,拿破仑与惠灵顿在滑铁卢附近交手。在下午两点钟时,胜利的天平似乎向法军倾斜。三时,东方的地平线上尘土飞扬,拿破仑坚信那是他的骑兵部队前来增援,现在他要乘胜追击,给英军以迎头痛击。到下午四点,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布吕歇尔叫骂驱赶着他疲惫已极的部队参加战斗来了。这一来使得拿破仑的阵脚大乱,他已没有后备部队了。于是,他命令部下尽可能保存实力,自己则逃之夭夭了。 他再次要逊位于他的儿子。就在百天之前,他从厄尔巴岛上逃脱,现在又来到海边,他打算前往美国。1803年,仅仅因为一首歌曲,他把法国的殖民地路易斯安娜卖给了创建伊始的美利坚合众国。他说:“美国人会对我感激涕零的,他们会给我一块立足之地和一所房子,我可以在那儿安度晚年。”但是,英国舰队监视着法国所有的港口。他不是被盟国的陆军抓住,就是被英国的舰队俘虏,别无出路。普鲁士人要将他枪毙,而英国人则可能较为宽容。他在罗什福尔静观事态的转变。滑铁卢战役的一个月之后,他接到法国新政府的命令,命他在24小时之内离开法国本土。这位一生时乖命蹇的悲剧人物致信英国的摄政王向这位殿下详陈自己的打算:“愿意听由敌人的发落,只求能像狄密斯托克利雅典将军,指挥波斯战争大胜。后被指控为叛徒。逃往波斯受到款待。 7月15日,拿破仑登上“贝勒罗丰号”,把战剑交给霍瑟姆海军上将。接着,他在普利茅斯换乘“诺森伯兰号”,被押往圣赫勒拿岛。在那里,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七年。他曾试着写回忆录。他仍沉浸在自己过去的岁月里,常常与看守人员争执。令人惊奇的是,他仿佛又回到了他过去的起点。他追忆他为革命东征西伐的岁月。他努力使自己相信,他一直是议会中那些衣衫不整的士兵们广为传播的“自由、博爱、平等”这一伟大信念的真正朋友。他喜欢喋喋不休地对人讲述他作为总司令和执政官的经历,但绝口不谈帝国。 有时,他也想念他的儿子赖希施坦特公爵和他养的小鹰。这只小鹰被年轻的哈布斯堡表兄弟们作为“穷亲戚”收养在维也纳。而这些表兄弟的父辈当年一听见他的名字就吓得瑟瑟发抖。当死神降临时,他正率领部队走向胜利,他命令内伊拿破仑手下最著名的元帅,在“百日称帝”时因追随拿破它而被军事法庭判处极刑。 如果你想为他惊心动魄的一生寻求解释,如果你真希望知道一个人何以仅凭其意志力就能够如此长久地统治如此众多的人,请别去阅读写他的有关书籍。这些书的作者或是对他恨入骨髓,或是对他无比热爱。从中你可以了解不少事实,但是,“感受历史”比了解历史更加重要。在阅读那些书籍前,你先找个机会聆听一下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演唱的一首叫做《两个投弹手》的歌曲。词是由生活在拿破仑时代的伟大的德国诗人海涅写作的,曲是由舒曼谱写的。舒曼是德国人,当他探望岳父陛下时,曾见过这位皇帝——他祖国的寇仇。因而这首歌是由两位有足够理由憎恨这个暴君的人创作的。 去听听这首歌吧!你会从中了解到在卷帙浩繁的书中得不到的东西。
|